所以即使孙诒让已经指出,这些官爵可在商鞅之前,也不能作为城守诸篇成于献公时代的证据,最多,只能说明这些官爵,秦是前后都有之的。
(二)现代儒学发展的新里程碑——儒学新范式的一次宣告:新内圣、新外王并建 回顾现代儒学的思想历史面貌,笔者认为:林黄泉城之会是继1958年发表的那篇标志着港台新儒家学派正式建立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40](以下简称《宣言》)以及2004年那场标志着当代大陆新儒家崛起的四位儒家学者的阳明精舍儒学会讲[41] 之后,现代儒学历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既不能把后新儒学仅仅视作是牟宗三儒学的一种直接延伸,也不能把它视作是与牟宗三儒学完全无关的儒学理论。
这些都是当前儒学复兴中最值得警惕的倾向。[81] 黄玉顺:《当代性:中西马对话的共同场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9年第3期。[127] (3)去生活 我们不仅在生活,并且去生活,黄先生指出:去生活说的乃是生活之为超越。总之,本次对谈主要围绕着当代儒学重建的思想视域这一问题,这在生活儒学和后新儒学中都有鲜明的体现。例如,海德格尔哲学既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一种解构,同时也是一种重返基础的思考。
由此看来,哲学史上的某些怀疑论、经验论思想也具有反基础主义的性格,因为它们同样拒斥形而上学、反对本质主义、反对理性中心主义。…… 这样既是广义儒教,又是狭义儒教。但当时我谈得不透彻,没展开。
刚才我谈到,我们儒家内部的一些人反西方、反现代性,他们却经常援引西方后现代主义者的一些观点。[11] 参见黄玉顺:《国民政治儒学——儒家政治哲学的现代转型》,《东岳论丛》2015年第11期。后现代主义其实是现代性的深化、启蒙的深化。怎么讲呢?简单讲,就是王权之外还有其他的独立的社会力量的存在。
对此,我的判断是否定的:它显然不是中国未来可行的方向。第三点,我还有一个判断:基督教的教义将会中国化。
《生活儒学讲录》,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中国向何处去?这就是最基本的方向。我还有一个根据,就是东亚的情况。我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进行这场对话。
最后我再讲一层意思,来结束我今天的这个谈话,那就是:儒家应该善待基督教。[④] 当时我做了一个概括,就是创教与干政[⑤]。我们自有内生的现代性。启蒙承诺是什么?就是人的解放(the emancipation of man)。
诸位听了我这个报告以后,可能会觉得和你们所了解的儒家不同,我这个儒家比较另类,呵呵。我一直感到很郁闷:我们中国的学者始终没有自己的问题意识。
[②] 黄玉顺:《新文化运动百年祭:论儒学与人权——驳反孔非儒说》,《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4期。然后出来收拾摊子的不是这两股力量,而是周公、召公这样的贵族。
[⑥] 参见黄玉顺主编:《庚寅儒教问题争鸣录》,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至于这种共和模式的更为具体的设计,我刚才讲了,我不是算命先生。我们中国的历史,不是什么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那套西方的玩意儿。20世纪的现代新儒家,包括冯友兰先生、梁漱溟先生、熊十力先生、牟宗三先生等,都是非常明确的要接纳现代性的。[23]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来讨论一下刚才有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即所谓的中国模式的问题。[20] 参见郭齐勇等:《尊重中华文化圣地,停建曲阜耶教教堂——关于曲阜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意见书》,载黄玉顺主编:《庚寅儒教问题争鸣录》,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⑦] 参见黄玉顺:《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但不管怎么样,这三大派、或者更多的派别,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问题意识,就是今天谢老师确定的主题:中国向何处去?不仅如此,大家也都在寻求中国的现代化。
一个方面,我会讲到儒家的一些观念。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吊诡现象。
《自由主义儒家何以可能》,《当代儒学》第10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基督教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宗教。
今天谢文郁教授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我想趁这个机会谈一谈我作为一个儒者对基督教的看法和态度,也是跟何光沪教授做一个交流。众所周知,佛教是发源于印度的。(《中西哲学论衡》第五辑,余治平主编,上海:中西书局2017年10月版) 进入 黄玉顺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儒学基督教 。但是,它却成为了中国的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谓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儒、道、佛,而印度今天反而不再是佛教国家。
[19] 参见董磊明、杨华:《修远报告:西方宗教在中国农村的传播现状》,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转自:《文化纵横》微信公众号:whzh_21bcr。但是,如果说现代化转型必然伴随着现代性的nation的建立,就会面临一个问题,所有现代性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过程都面临这个问题:对自己文化传统的态度。
基督教既然可以成为欧洲、西方的传统,那么,基督教将来成为中国的传统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这跟西方目前一些学者对现代性和启蒙的反思有关。
我们只是一个民族,叫做中华民族——Chinese Nation,而且现在还没有定型,还悬而未决。中国后来所有的宪法,其实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做出来的,它是一个蓝本。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全文转载。* 此文是笔者于2016年9月29日在山东大学世界文明对话研究中心举办的首届世界文明对话论坛上的发言及答问的录音整理稿,吴越强整理,笔者增加了一些注释。而现代化模式是多元的,就是说,在不同的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背景下,现代性确实表现为现代化模式的多种不同的面貌,这是事实。在现代社会,一个族群的最根本的制度设计,就是宪法。
所以,现代化模式是多元的。我再强调一下:现代性不是西方强加给我们的。
在东亚的宗教复兴中,台湾的佛教是最兴盛的,是最大的宗教。干政是指的儒家的政治哲学。
我们中国哲学界研究后现代主义的不多,研究后现代主义最多的是文学领域的做文学理论的人。然而我们哲学界却视而不见。